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作品欣赏|2021“冥想”搭建节暨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实体搭建

更新时间:2021-06-21 10:18:59点击次数:
作品欣赏|2021冥想搭建节暨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实体搭建设计竞赛圆满落幕6月18日,冥想华润置地杯大学生实体搭建大赛、建心筑梦,献礼百年大
作品欣赏|2021“冥想”搭建节暨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实体搭建设计竞赛圆满落幕
 
 
6月18日,“冥想”华润置地杯大学生实体搭建大赛、“建心筑梦,献礼百年”大学生实体搭建大赛暨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实体搭建设计竞赛圆满落幕。
 
 
获奖作品展示
 
一等奖
 
作品名称:木莲
 
 
参赛团队:建筑学2001班陶思学组
 
指导教师:沈欣荣  满红
 
参赛学生:陶思学  孙栀尧  张子淇  胡初扬  
 
                  罗锐  迟雯心  吴雨霏  王舒宁
 
设计说明:
 
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下的冥想空间,是一个供给人们冥想与对生命思考的空间,自然而然想到莲花这个意象。救赎,与自我对话,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在优化作品的结构方面时,我们选择了以螺旋结构为主,对称结构为辅来模仿莲花自然状态下花苞的生长规律。作品共有四层花瓣,一层层包含递进,在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形成冥想空间。
 
正因为冥想空间的相对私密性,我们没有将它轻盈化,而是厚重化了,将所有的花瓣全部赋予杆件空隙1:1的面。这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加稳重,同时在内部空间的人有更强烈的包围感与安全感。
 
在作品的下部,适当的打开一些空隙,让人在坐下的时候感受到外部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模式。也在这朵木莲下积蓄了水潭,以此来烘托静谧的氛围。
 
 
 
作品名称:零°C空间
 
 
参赛团队:辽宁传媒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刘浩组
 
指导教师:郝佳 于墨
 
参赛学生:刘浩  白丛武  刘一  赵婉彤
 
                  钟瑞桐  徐梓瑞  赵成鑫
 
设计说明:
 
设计是为了提供冥想者高质量的冥想空间。作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冥想者。为了给予冥想者足够的安全感,将外形设计为即将破茧成蝶的外壳,形成安全的保护屏障。入口设计成閝口,灵感来源于日本的茶室,冥想者需弯腰进入,将繁杂的世俗抛弃在外,带着一颗宁静的心进入冥想。
 
 
二等奖
 
作品名称:旋·合
 
 
参赛团队:城乡规划2003班钟林轩组
 
指导教师:孟航旭  潘波
 
参赛学生:钟林轩  魏斯琪  裴旭  高维晨  
 
                  刘依含  关诗凡  王萧锐  张可宁
 
设计说明:
 
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如暴风骤雨般复杂恼人的信息量 ,应该怎么疏导这样的情绪呢?我们选择构造螺旋。将情绪盘旋、聚合、升华、疏解。螺旋的形状来自自然,充满神性,是海螺的壳、漩涡的手、飞鸟动态的翼。螺旋的形式总是指向无穷的没有尽头的尽头,无限大的尽头,无限小的尽头,如思绪,思考宏大,从自身伸展到世界和宇宙。思考真相,从自身深潜到原子和细胞,这样的思考充满痛苦,但却最接近真实。
 
以遐想和拥抱为壳,用放射状线条构图,聚合为方圆幽局的形式主义的空间。俯视没有内外的边界划分,是迷茫混沌的禅意雏形,线条极美,居中有早期棚屋的原始和质朴,写意和真实。
 
 
 
作品名称:脉
 
 
参赛团队:建筑学2002班史芳伊组
 
指导教师:王超  李丹阳
 
参赛学生:史芳伊  梁超男  金涵宇  杨嘉佳  
 
                  常铭轩  孙靖萱  曹振铎  石浩男
 
设计说明:
 
这是一段并不平顺的日子,疾病与天灾让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疾病让我们感知生死、思考生命。本组的实体搭建设计,我们将它命名为“脉”。以竹搭建,形体流动而自然。它状似人类的血管,也状似巨树的根冠。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能思考生命、感知自然,感受自己心脏的脉动和时代的脉搏。我们利用交叉拱支撑半球形体,利用连续拱连接整体结构。外表面选用竹篾编织,营造出明暗交错的光影效果。进入空间的一大一小两个入口设计了向内微微弯曲的弧度,希望能唤起使用者进入探索的好奇心。顶部设有两个筒状天窗,坐在其中的人可以看到外面湛蓝的天空。
 
 
 
作品名称:鹏.逍遥游
 

 
参赛团队:建筑学2003班周紫云组
 
指导教师:刘万迪  吕健梅
 
参赛学生:周紫云  童飞  马程昊  李文心  
 
                  何方艳  叶龙润  肖若曦  王立强
 
设计说明:
 
《鹏.逍遥游》的概念就诞生于庄子的浪漫主义散文《逍遥游》中,搭建中心部分采用最稳固的三角形围合出仅容一人坐下的狭小空间,空间两端向上延伸出的鸟翼形态带有刺向天空的尖锐。人们可以端坐在中心空间中,在大鹏双翼的护卫下仰望天穹,冥思己身。体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恣意,保持身不动而心灵无拘无束,逍遥游于九天之上的自由。
 
 本组设计反映疫情中人们被迫蜗居在家中的现状,希望能通过古老的中国元素设计鼓励人们在狭小的个人空间中化思想为大鹏,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冥想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作品名称:寻竹山行
 
 
参赛团队:沈阳理工大学徐艺萌组
 
指导教师:潘鑫晨  金连生
 
参赛学生:徐艺萌 刘佳峪 李炫霖 苗翼鹏 魏世元 包可欣
 
设计说明:
 
万物生于自然,山间流于冥思。在山海与竹林的交织间,获得思想的发散。本次设计从三个方面还原归本溯源,融于山水,传承古典。
 
其形态沿用中国山水连绵不绝并引用传统山水画中“三远”概念 将山脉分为山底、山腰、山顶三种表现形式作为静坐的空间,给冥想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意境。冥想空间是静止的,但冥想思路是流动的,大小不同的山包连绵不断可以让冥想者禅意的思维悦动起来,在时间的尺度上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别于传统竹艺与装置艺术对于竹子材料本身与空间尺度的表现,呈现具有张力与结构性的空间特质。
 
 
 
作品名称:禅林
 
 
参赛团队:建筑学2002班杨国贤组
 
指导教师:王超  李丹阳
 
参赛学生:杨国贤  刘紫龙  龚凯乐  李明翰  
 
                  石雨佳  宋佳怡  徐晓峰  王艺捷
 
设计说明:
 
禅林的禅字,贴合冥想主题,朴素简约的风格,营造冥想的氛围。林字形象描述了模型的整体框架,一根根倾斜的木头最终相互支撑形成“林”。白帆布进行了虚实处理,半透明的白帆布不仅可以让冥想的人与外界进行视觉交流,还能够透风,使人们在身体触觉上感受外界的变化。
 
 
 
三等奖
 
作品名称:别有洞天
 
 
参赛团队:大连艺术学院贾旺组
 
指导教师:张延鑫  陈妍
 
参赛学生:贾旺  童皓皓  王嘉珩  陈颖  马汀兰  张淼
 
设计说明:
 
圆形的空间与折扇般的墙体,虚化了空间的边界,营造一处宁静慰藉之地,折页结构的墙体突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螺旋曲径的空间吸引人们产生好奇,步入其中,曲径通幽,乍现的光辉倾泄于一捧黑土之上,如同国家蒙疫难后新生的希望,而这抹黑土,又似乎在低语、在吟唱,在诉说着无垠星河中一颗蓝色一万年来生机不灭的浩瀚史诗。
 
 
 
作品名称:安筠轩
 

 
参赛团队: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张泽组
 
指导教师:李茉 杨婉婧
 
参赛学生:张泽 崔璨 马宏业 闫通 林雨婷 赵千慧
 
设计说明:
 
安,静也;筠,竹也。安筠意为幽静的竹空间,轩意为有窗的廊子。疫情的突然来袭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心中充满各种焦虑与不安,我们需要一处可以安抚心灵的空间来过滤内心的焦躁,而恰好拱与圆的相遇让人舒适,厚与薄的交融让人平静,粗与细的邂逅给予人以诸多想象。抬头仰望,体会心与神的向往,闭眼冥想,感受光与影的交错。让心灵和思想在这处静谧的空间停留,静静地,用心感受,给心灵一个冥想的时空。
 
 
 
作品名称:藂云拂花
 
 
参赛团队:沈阳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汪鑫森组
 
指导教师:滕凌 于薇
 
参赛学生:汪鑫森  刘芳菲  于洋  牛喜平  罗璇  罗会勇
 
设计说明:
 
冥想空间需要达到宽敞开阔,整洁明亮,融入环境,又隔离于环境的效果。所以我们并没有采用过于复杂的形体,用简洁的形象赋予冥想。
 
我们的方案是先形成一个单体。相互连接的直线与形成的曲面既有变化,又有协调,同时使建筑的外观有了柔和的美感。单体再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最终形成了4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可以通过简单的拼接相互转换。
 
 
 
作品名称:梵音
 
 
参赛团队:辽宁传媒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环境设计2002梵音团队指导教师:刘林鹏  刘敬玫
 
参赛学生:付立业  孙一博  刘昊焱
 
                  王博威  胡作燕  孟令迪
 
设计说明:
 
梵音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空灵和静止,亭和停相当于谐音
 
1、构筑物核心支撑结构为张拉整体结构,通过一短四长的绳索拉力与方钢骨架的张力实现互相支撑,为减少短绳的受力,上部骨架使用30mm方钢;为增加结构强度,下部骨架使用80mm方钢。
 
2、三个方向拼合的木框架通过"鲁班锁"方式相扣,三个隼槽互为"榫卯"稳固方向。
 
 
 
作品名称:方穹跃影
 
 
参赛团队:风景园林2002班户晓妍组
 
指导教师:梁燕枫  孟航旭
 
参赛学生:户晓妍  冯柔铭  刘益含  王婷婷  
 
                  关博仁  陈书航  李梓旋  朱笑莹
 
设计说明:
 
本方案以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鲁班锁为基本结构原型,对以鲁班锁为基础节点的复制,生长,形成的一个方形的冥想空间的整体。
 
通过对构件长短的控制,其一,使内部空间形成一个穹顶,圆形的内部空间结构给人以如同依偎在母亲怀抱的舒适感,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快进入冥想,对冥想空间的母题进行了回应;其二,使外部造型富有特点,从起伏不断的波浪形联想到水面微波,达到平静人心的效果,也为整体空间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
 
另外,多个节点重复相连,中间形成多个小镂空,光照透过镂空在地面形成深深浅浅横斜交错的光影,不同时间不同光照的光影形成动态的变化,与起伏的波浪形形成呼应,再次强化冥想空间所需的安适环境。
 
 
 
作品名称:木绽幽谷
 
 
参赛团队:辽宁传媒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张傲组
 
指导教师:赵雪晴 王雪琪
 
参赛学生:张傲  贾富英  李丹妮  蒋博  潘博翰  欧南硕
 
设计说明:
 
此刻梦回幽谷,你与它们同在,并身处其中,去邂逅无可名状的事物,去包罗万象的空间里凝视深渊,去直面普遍的人类悲剧。以“花之绽放”为灵感来源,确立意向。通过木骨架搭建主体结构,绳索连接为支撑,形成每一个“花瓣”单元;以“静思冥想”为设计线索,植入功能。营造独处、赏星、听风、观影等不同活动的功能组合;以“含苞待放”为形态母版,生成空间。在穿透又隔绝的空间里、光影下,每一个独立的灵魂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作品名称:隐须弥
 
 
参赛团队:城乡规划2001班齐思晓组
 
指导教师:王靖  刘一达
 
参赛学生:齐思晓  郑建波  王睿  张欣茹  
 
                  刘子涵  王茉妍  唐天涯  白祎彤
 
设计说明:
 
结构上借鉴木砖起拱的方式,组建起3大3小拱结构,再将其交错组合,围合成一个整体,达到结构的稳定。
 
细节上利用U形的木砖层层堆叠形成细腻而丰富的质感,再利用节点大小的变化和内外的对调,使表面肌理进一步丰富。同时通过彩色玻璃和镜面的点缀,变化的光影让节点更富趣味性和互动性,整体完成度非常高。
 
空间上3大3小拱形空间交错组合,围合出多重不同的空间,在极小场地限制下做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层层递进的空间,空间尺度和人的体验也在不断变化,结合佛头的形态,达到冥想的升华。
 
 
 
作品名称:浮木之下
 
 
参赛团队: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李道销组
 
指导教师:王悦  冯天
 
参赛学生:李道销  王精赛  胡晓燕
 
                  王文雨  谭孟玮  盖昱龙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采用了树的形式去打造冥想空间。前有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法,后有牛顿在树下思考……所以我们以树为载体,希望这个冥想空间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然的力量,还带给我们智慧。
 
在张拉整体结构系统中。当张力与拉力相互协调时,整个系统保持稳定。也正如新冠疫情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惨重的,但在应对这场灾难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祖国能迸发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和调度能力。因此选择张拉整体结构来支撑冥想空间,也希望能启发使用者来思考人生中张力与拉力的哲学奥义。
 
 
 
作品名称:入·出世
 

 
参赛团队:城乡规划2003班徐睿思组
 
指导教师:潘波  孟航旭
 
参赛学生:徐睿思  徐一萌  郭一阳  罗依凝  
 
                  李思齐  李佳鑫  孙英超  吴淳宁
 
设计说明:
 
作品整体通过方体旋转扭曲的形式,移步景狭,将来访者引入一个相对私密狭小的空间,同时由于场地低洼容易积水,团队使用一个方体抬高的设计,不仅防止积水内渗,而且做到使空间脱离地面,寓意着脱离世俗缠身,加强了设计理念中出世的感觉。然而,在最小体量中席地而坐,望向的是冥想空间的入口,又给人以入世的欲望。而竹子化直为曲的排列,做到虚实掩映,让人们能够在出世与入世间寻求一种平衡。选材方面,运用竹子,木头这种来源于自然本质的材料,营造一种禅意的冥想。同时,整个作品利用了古代的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任何铁制品栓接,展现了组员奇思妙想的智慧
 
 
 
作品名称:知折去
 
 
参赛团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庞桉组
 
指导教师:李国鹏  丁晓博
 
参赛学生:庞桉  韩嘉怡  唐若水  李佳荫  马乐平   杜承霖
 
设计说明:
 
设计灵感来源于《霜天晓角》这首小令。通过选取小令中多次出现的折这一动作,生成总体形态,将三角形作为基本组成元素,进一步对三角形进行多方向的折叠,在部分节点引入小令中”檐牙”的形态,进行挑高折叠的操作,细化空间在表皮生成方面的效果,我们选取部分三角元素。用木板进行覆盖。还用木杠对基本元素进行不同方向的排列,创造出人形窗纱的朦胧感,虚实对比,进一步加强了空间体验。
 
 
 
作品名称:一槿窠


 
参赛团队:风景园林2003班崔欣颖组
 
指导教师:潘波  莫娜
 
参赛学生:崔欣颖  臧素博  侯淞阳  徐颖 
 
                  霍梓铭  曹书豪  李诗琪  王智祺
 
设计说明:
 
疫情渐退,人们需要空间来缅怀和抚平伤痛。"一槿窠" “一”通疫情,一处稳定的居所,给予人们安抚与慰藉。作品整体呈半球状,以"倍力桥"演变单体进行拼搭。搭建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硬性固定装置,全部通过结构本身进行承重,通过不断调整高度角度等物理因素,使其更具有冥想的空间感。又用白色纱布形成包裹感。希望为人们创造思考的环境。
 
 
 
通过此次实体搭建竞赛,增进了学生对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动手实践成果的机会,加强了辽宁省兄弟院校学生的学术互鉴与情感沟通。参赛学生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与身体力行,夜以继日,不惧风雨,以精美的实体搭建作品,为建党百年献礼!



注:文章中的资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